**口腔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抗疫纪实

**口腔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抗疫纪实

“谢谢侬” “专业对口”,有一种守沪叫做双向奔赴

4月21日晚上,**口腔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朱赴东在出征群内再次发布了“六要七严禁”的重要提示,这预示着队员们需要做好随时响应、一小时集结出征的准备。

4月22日16时,**口腔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从华家池总院出发,由朱赴东副院长,组织人事部部长吴梦婕带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占85%以上。

至今日,援沪队伍52名队员双城往返、守沪已整整一周。

“浙”份责任
他们给出了铿锵回答

出发前,朱赴东副院长刚从援嘉战场回来,作为医疗分管副院长,连轴忙碌在“**多区”疫情防控“平疫结合”强化部署,以及援甬、金华、杭州主城区的支援统筹等。

在上海进入了清零攻坚的关键时刻,省卫健委的援沪通知下达,朱赴东副院长深知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重要意义,与党委书记陈谦明、常务副院长谢志坚请缨表态:尽锐出征,提高站位严守纪律、克服困难履职担当,在执行任务中发挥好组织力、战斗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考虑到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搭档朱赴东副院长带队的援沪临时党小组副组长、医疗队副队长吴梦婕,院感专员徐群丽、何新敏、郑蓉蓉等支援经验丰富,多数队员均有援杭外经验。

小结援沪一周,吴梦婕说:“队伍中有多位连续支援嘉兴、宁波、金华等地的同志,接到需要援沪的任务,毫不犹豫地继续加入到队伍当中,让我深深感受到**口腔人勇于担责、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坚定信念。连续一周的入沪支援,队员们走过了100多个小区,经历了天气的考验、身体的极限和心理的磨炼,每位队员都有了更多的成长和历练,高强度的任务让队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队伍的工作获得了当地街道、小区居民的高度赞扬和一致认可。战斗还在继续,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黎明前出发,一日往返车程4个多小时,再加上身穿防护服工作4-6个小时,这是援沪医疗队1周以来的日常。队员们常说,最大的挑战不在采样任务,而是上海“过山车式”的天气。

援沪以来,队员们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队员们熟练有序的穿上防护服,前往各个点位,站在自己的采位,做好环境消毒,补充采样物资,各司其职,手消,采样……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桌上采样管一排排挤满。

在这几天的任务过程中,院感专员郑蓉蓉分享了让她欣慰的事。上海居民对**口腔都非常认可,评价专业对口,无论是操作还是手消毒,都非常令他们放心。

从普陀区转战浦东区的第一天,当毛梦芸带领的小组走进小区时,一阵掌声响起,志愿者们排成两列欢迎他们,当时差点泪目。有位阿姨在做完核酸采样后说:“你的手法一看就是个熟练工,消毒也很到位,谢谢你啊。”转身看到队员们背后“**口腔”的标签,笑呵呵地说:“原来是口腔医生啊,怪不得,专业对口啊。”虽然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夸赞,但是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忘记疲惫与辛苦。

周梦琪说:“这几日在上海采样,很多上海的居民朋友还是十分友好的。就在昨天采样时,有位上海的阿姨采样完后跟队员们说欢迎疫情后来他们小区玩。在上海期间,听过不少热情的居民,欢迎我们疫情结束来上海玩,也有居民说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杭州看看,都很热情很可爱。”

有一天沈琴正好遇到生理期,当时上海下着雨闷热又无力,尽管防护服内只穿了一件短袖,能感觉到汗水不断浸湿后背,抬头望着小区里排着长队的居民,她咬了咬牙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社区的志愿者发现她站不直的身躯,便叮嘱:“大白,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舒服快停下来休息。”

梁丽花这一组在敬老院为老人采样,由于老人们很多都没有健康码,需要人工录入进行登记信息,速度就慢了,队员们需要挨个房间进入去采样,老人们很能理解也很配合的。有些老人很讲究,会说:我先漱漱口,稍微等一会,梁丽花和队员们会耐心地等待。用她的话说,这种耐心、同理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磨练出来的。

还有很多感动与力量
来自于同伴

4月26日,倪程丹这一组的点位在远离集中点30分钟车程的镇上,她和队友正紧锣密鼓地忙碌着采样,忙得直不起腰来,突然听到一声“终于找到你们了,差点就错过了……”声音温柔而坚定,循声望去,竟是朱赴东、徐群丽两位同志。

“看着他们因闷热的天气防护面罩上结出了薄薄的雾气,我的视线不知是因为汗水还是泪水模糊了,这一幕感觉永生难忘。”倪程丹说。

刘燕美是刚结束援金华任务,准备从酒店直接打包出发。得知这个情况,医院考虑到时间充分,鼓励她回家看望一下两个年幼的女儿。最终,她掐着时间,在校门口看到了刚开完运动会的大女儿和刚吃完中饭的小女儿。考虑到两个孩子马上幼升小,小升初的报名,她把身份证留在了家里。

得知闫芸在4月26日晚上要考试,队长特地批准她当天留守驻地,但她并没有闲下来,一边复习一边关注队员们的点位和集合时间。在队员们返程时独自准备物资,提前半个小时开始准备消毒液的配比和采样管,在大家到达驻地的时候帮队友们录入信息并且消杀车辆,只为队员们节省一些时间能够早点返回房间休息。

“谢谢侬” “你们真规范”
是最常听到的话

社区的大屏幕上写着:诚挚感谢浙江**疗队增援

援沪期间,队员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沪式肯定。

王宇:万人小区的经历太难得了,一入小区深似海,人群涌动,无边无际,我们就像rocky star一样,享受今日份万人空巷的快感,迅速化身为机械手臂,没有思考,没有语言,采样,手消,采样,手消,采到海枯石烂,采到灵魂出窍。走出小区,一位高层小女孩大喊,你好,大白,我们望向她,挥挥手,不带走一片新冠。

沈梦兰: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边向我走来,一边夸着我们的手卫生做的很到位,然后她在我给她测完核酸戴完口罩后,向我举了一躬,和我说辛苦你们了,我当时下意识向她也举了一躬,说不辛苦不辛苦的。

林钰缪:当浙口天团遇上沪式“镭射眼”,一起来看看那些来自上海市民的花式夸奖:“这组医疗队毛灵咧,侬看看,消毒真到位,阿拉放心!”“谢谢你们从杭州过来支援上海,口腔医院做起来老好,不难受!”每一声赞美都是源源动力。因为,有人记得,有人肯定。

吴娜、汪栋杰:每次采样都重复着规范的七部洗手法。步骤很顺,队伍很长,但现场没有丝毫催促的声音。

有一种谢谢,叫我想当面说给你听。测完核酸的小女孩在离开前,妈妈蹲下身,一边替她整理口罩,一边认真地说道“宝宝,谢谢这两个字,一定要当面说给大白听哦”。小女孩回答道:“好,我下次一定不会忘啦!”。

有一种谢谢,叫我不用说你也懂。队列中有个女孩子举着一块大大的牌子,看起来还有点重,等她到我前面,发现上面写着“XX栋感谢大白”的话语,这一笔一划写进了我们的心里。

有一种谢谢,叫我们守望相助。有好多居民做完后看到我们身上的标识说道,“原来你们是**口腔啊。不愧是口腔这个专业,采样手法都格外规范”“太辛苦你们了,从浙江赶来支援我们”。听到这里心里暖暖的,被信任的感觉真好!

姜林佳: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表示我们所采样的楼是小区内对采样者要求最高的一栋楼,当我们采样时,时刻提醒居民保持距离,戴好口罩,小区居民几乎人人都在夸我们**口腔手消毒规范,放心我们采样!有人喊我们医生或者护士,还有小朋友对我说“谢谢阿姨”“阿姨再见”,还有退伍的老兵给我们鞠躬感谢。我们不知道对方叫什么,戴着口罩,我们只能看到对方的眼睛。

王少龙:援沪第五天,我和队友权宥晞将要迎来一场社区采样“三轴转”。时间紧、任务重,在社区志愿工作者的协同引导下,社区采样“三轴转”十分顺利,尽管重复挥臂带来的酸胀感仍未褪去,但匆忙离开前听到居民的连声“谢谢你们”,身上数日的疲惫感好像少了很多。

秦勤:从一个个采样点到集合点,近则1公里,远则5公里以上,由于大家采样结束时间不同,有时无法保证所有队员都有接驳车送回。“大白”们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是路边“共享单车”,或是运货的三轮电动车,都变成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当地居民都对我们援沪医疗队采样操作的规范性赞不绝口:“谢谢侬,不愧是口腔医院来的,真是专业对‘口’啊!”。

郭若瑶:4月26日小雨,在封控区域扫楼核酸采集,刚打开楼道大门,看到来自社区志愿工作者们的充满希望的眼神,说道,“周边社区都说你们口腔医院采样很标准,真是辛苦你们了”。这句话好似有一种魔力,消散了多日的疲惫,紧张的内心变得平静。在期待中,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有序工作,祝愿上海早日战胜疫情!

姚永恒:援沪第六天我和周颖分配到了一个妖风阵阵的位点,尤其一幢,是有阳性患者,单人单管,严格遵守院感。幸运的是,居民们都十分友好和有秩序,每一句句“谢谢”、一声声“辛苦了”、一个个微笑多少有点感动。

来源整理:**口腔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