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就洗牙嘛,怎么还要做龈下刮治呀,听都没听过,该不会坑钱的吧?”
相信很多杭州的网友也有同样的疑虑,不明白 洗牙 和 龈下刮治 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检查牙齿后医生会建议我们做牙周刮治,洗牙后还需要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牙周刮治?
原理很简单,大部分牙周问题,基本都得怪牙菌斑。牙菌斑分布于口腔内的各个角落,是导致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的「罪魁祸首」。
牙菌斑初来口腔时,还通常只敢附着在牙龈以上的牙面区域。虽然每天都有早晚刷牙,及时清理了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但牙齿缝、牙龈线却是难以刷到位的死角区域。
要是长时间清理不到位,牙结石和牙菌斑看到没人来管,它们就会大胆地在牙龈边缘试探,进而探索牙龈深处的“新大陆”,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龈下牙石。
龈下结石可不是什么“善茬”,牙结石中的细菌会刺激牙龈和牙根周围的骨头发炎,引起被针刺般的肿痛感。
同时,龈下牙结石还会导致牙龈与牙面开始剥离开来,这个间隙被学界称作「牙周袋」,牙周袋简直就是细菌的天堂,菌群繁殖会促使牙龈进一步发炎,造成更多牙齿受损状况。
洗牙和龈下刮治区别
洗牙又称“龈上洁治术”,它能做到:清理龈上结石,有效防止单纯的牙龈炎快速进展到无法逆转的牙周炎。
当结石过多并累积到牙龈下,形成存在深牙周袋,或有牙槽骨吸收迹象时,常规洁牙往往无法清除牙龈下的结石,就需要进行“龈下刮治”了。
通俗来讲,「龈下刮治」即牙周刮治,归属于牙周基础治疗。
它通过清除和治疗牙龈下「堆积的牙菌斑&结石」,使病变的牙周组织得以清除,牙周膜得以“重生”,牙龈、牙槽骨等可以再次与牙周膜紧密生长,同时消除病态的牙周袋,防止牙龈组织进一步退缩、牙槽骨进一步吸收,预防骨流失和牙齿松动脱落等情况发生。
要知道,牙槽骨一旦吸收很难再生,所以,龈下刮治更有利于牙齿的稳固和健康。该治疗的朋友千万别拖,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炎症恶化后就得面对拔牙或掉牙的结果。
什么时候可以做龈下刮治
一般来说,洗牙后1-2周往往是开展龈下刮治的良好时机,因为此时已清理完龈上结石菌斑,牙龈红肿情况较之前有所消退,且龈下结石暴露。
做龈下刮治时,牙医会用比洗牙器具更加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将贴着牙齿的牙龈翻开,把牙周袋里“深藏blue”的牙结石大队集体掏出来。过程可能会有稍微的不适感,但仍在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龈下刮治流程过程
01、牙周检查
首先,牙医会对口腔里每一颗牙齿进行专业的牙周检查,用牙周探针来探诊牙周袋的深度和形态,并查看牙龈下牙齿部位。
当牙医用探针检查牙龈时,如果能顺着牙龈深入, 越深则代表牙龈炎症越明显,当触探到牙周袋的深度超过3mm时,则更说明情况严重。
02、龈下刮治
在刮治时,牙齿的每个面都要进行刮治,不只是刮出龈下牙结石,也会将这个牙龈带壁的部分肉芽组织刮出,使每一面都清理到位。(牙龈炎症严重、害怕疼痛的病人可以根据需要打麻药再治疗)
03、冲洗上药
在刮治之后,牙医也会用专业工具冲洗牙周袋,将残存的牙石碎片彻底清除,并在牙周局部应用消炎药物(如碘甘油)。龈下刮治虽然看上去恐怖,其实大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并没有不适。
04、复诊维护
经过牙周刮治(包括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的患者,每3到4个月需要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牙周维护,因为他们牙龈下的堆积结石的几率比一般人的要高。
刮治时会去除牙根表面的牙石和少量被污染的牙骨质,随着牙龈红肿消退,牙周组织恢复健康,可能会有牙根暴露的情况出现,导致一过性的冷热敏感,因此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过冷过热,以免对牙齿产生刺激和不适,不过,大多数患者的这种敏感会慢慢自行缓解,也不必太过担心。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