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专家骆英教授:矫牙一定要拔牙?不一定!

正畸专家骆英教授:矫牙一定要拔牙?不一定!

矫治牙齿,排齐牙齿的前提之一必须要有足够空间。

拔除前磨牙即4号或者5号牙是常规获得间隙的方法,片切-IPR(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随着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以及局部防龋材料的推出,也越来越多地被正畸医生采用。

但是当针对一个拔牙非拔牙临界病例时,不仅医师会纠结,患者更是纠结,选择拔牙还是IPR?

什么是片切-IPR呢?

片切-IPR是在牙齿邻接位置去除牙釉质的一项操作技术。

牙邻面釉质厚度为1-2mm,一般去除每颗牙邻面釉质厚度0.25mm,6-6,共11个邻面,可以获得5.5mm额外间隙。

什么时候能用片切技术呢?

片切适用于:

轻中度牙列拥挤;
牙形态大,呈合面宽,颈缘窄,接触点靠近合向的“铲形”牙;
牙体健康不易龋坏牙;
上下牙大小比例失调者;
有“黑三角“者,消除或者减小“黑三角”。

片切禁用于:

具有明显患龋倾向者;
口腔卫生不良和牙周状况差有松动的牙;
畸形小牙或者冷刺激敏感牙。

临床使用IPR技术流程

1、缜密的治疗设计,正确的模型测量研究,确定片切的位置和量;

2、有步骤地用专用工具进行釉质片切,遵循宁少勿多,逐步进行,以后追加的原则。

3、牙体片切后成形和抛光。

4、氟化防龋治疗。

是否片切后更易龋坏呢?

1990年Crane等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在1985年至1988年接受片切治疗的患者中,片切区域有4.6%的新的龋坏发生,在非片切区域有4.1%发生了龋坏。此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1991年El-Mangoury人经过体内试验得出结论:片切形成的粗糙面并不更易患龋,并且经过9个月后,片切面的自然再矿化过程就得以完成。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推荐最后的氟化治疗。

2006年Jarjoura等人的研究认为:通过高速涡轮钻进行邻面去釉后,并未增加牙齿的龋坏风险。

从以上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片切本身并不增加龋坏的进程。

片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正确应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带来对牙体的不良影响。而选择拔牙还是片切,需要正畸医生充分的诊断分析后做出设计方案。

———

作者简介

骆英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委员、浙江**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委员、浙江**正畸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学会鉴定专家库成员、浙江省特色学科带头人
上海交通大学学士 ,**硕士
美国正畸协会(AAO)会员,世界正畸联盟(WFO)会员,隐适美国内首批认证医师,多次在全国口腔正畸会议上做重要大会发言。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