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院区急诊科许振星援沪抗疫日记

****临平院区急诊科许振星援沪抗疫日记

今天,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凯旋!我院急诊科许振星作为一员,圆满完成难度最大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结束隔离回到医院!
回程警车开道送行,所有人肃然起敬。这是一次责无旁贷的出征,一份不辱使命的担当,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4月18日至6月10日
许振星随队奋战了54个日夜
在凯旋回省的路上
她写下了这些回忆
记录这段不分昼夜的逆行之路

****临平院区急诊科许振星援沪抗疫日记

披星出发,前路困难重重!

抗击疫情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4月18日,在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省卫健委连夜召集,来自全省各地的我们,组成了130人的重症医疗队,披星出发。
“上海疫情如此严峻,我们要做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使命和信念。

“把最重的病人收到浙江队去,浙江队永远值得被信任。”在上海,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分管了两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累计收治危重型与重型患者患者90人,其中80岁以上患者有46人,平均年龄达到76.81岁,高龄危重,抢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时刻都需要紧绷一根弦。
即使防护服使我们行动变得笨拙、护目镜让我们视物不再清晰、双层手套我们操作更加困难,但我们依然保持着最好的状态,应对各项挑战!

身心巨大挑战,只为曙光来临!

5月的最后一天,一位74岁新冠肺炎阳性的奶奶终于转阴,可以转往别的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了。
还记得入院时,她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左上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出现感染性休克,病情很是危重。我们医护团队坚持新冠救治与基础疾病治疗并重,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尽最大的努力,不放弃一丝希望。
终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进行。奶奶为自己的病情好转开心得像个孩子,而当得知我们都要离开上海时,却有些沮丧,眼里藏着泪水,手上颤颤巍巍的写下了我们看不懂的字。奶奶上车离开时,挥着手迟迟不愿落下。我们不说再见,希望下次健康相会。
其实,监护室是轮班制的,没有休息天。因此几乎每天都是8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再加上驻地和医院之间140公里的来回通勤距离,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很多同事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腰痛,有位女同事甚至因长期憋尿而尿血了……如此身心的巨大挑战下,也正是因为患者的爱与信任,我们没日没夜地坚守着、战斗着,只为曙光来临的那一天。

关心和支持,是我最强的后盾!

密闭的工作环境、每天两点一线的长距离奔波,给我们带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急诊科小伙伴都会主动跟我聊天,分解压力。时常会问我有没有生活上的需要,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还上门探望我的家人,送去了女儿最喜欢的洋娃娃。
离家在外,其实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短短两个月,女儿就已经感冒两次加结膜炎一次。每天回到驻地,看着老公发来的讯息,深感自己作为母亲、作为妻子的不称职。三岁的女儿视频时常常会问“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每每我回答一个日期,她总是说“明天不就是吗?你明天是不是就可以回来了?”年小的她没有日期的概念,总是在最后嘱咐我口罩一定戴好,希望妈妈能早点平安回家。
我想,家人的体贴和支持,同事的关心和关爱,组织的支持与挂念,就是我逆行向前最坚强的后盾!

此行援沪,此生荣幸。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完美退场,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阻击战中,我们是战而无畏、归时无恙的战士。有幸在最好的年纪,做了最有意义的事情。不负青春,不留遗憾,此行无悔,终身无憾!
感谢并肩作战的同仁和志愿者们,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愿情存疫散,繁华依旧!

来源:****临平院区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更多查询请 → 在线咨询客服